發問區
會員登入 新使用者?立即註冊 . 服務首頁|服務說明|Yahoo!奇摩. 知識+ 首頁 知識分類 電腦網路 科學常識 醫療保健 煩惱心事 生活資訊 手機通訊 休閒嗜好 視聽娛樂 運動體育 社會人文 商業金融 教育學習 .如何做 煩惱 主題知識 .我要發問 發表 我要發問 ..熱門: 新年賀詞 壓歲錢由來 犯太歲 流感 2013燈會 主題 金蛇報喜,大過好年 用手機上知識+ .知識搜尋 ....知識+ 首頁> 社會人文> 宗教> 佛教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知識問題| 請問佛經中,有誰是神醫??. 發問者: 綠繡眼 ( 初學者 2 級) 發問時間: 2005-07-21 20:21:12 解決時間: 2005-07-22 14:47:24 解答贈點: 5 ( 共有 0 人贊助 ) 回答: 4 評論: 0 意見: 1 [ 檢舉 ] 網友正面評價 81% .共有 43 人評價.請問佛經中,有誰是神醫?? 有哪位大大知道的? 2005-07-21 21:31:34 補充 我是說醫治肉體的醫生 2005-07-21 21:33:21 補充 U6答的也是廢話 誰跟你討論廢話 2005-07-21 21:34:42 補充 不知道答案就安靜 不知道請別亂答 2005-07-22 08:32:22 補充 太好了! 終於有漂亮的答案了! 謝謝阿凱! 最佳解答發問者自選 .. 回答者: 阿凱 ( 初學者 1 級 ) 回答時間: 2005-07-21 21:51:31 [ 檢舉 ] .耆婆的出身--投師學醫 如果不提到耆婆,佛教醫學簡直談不下去。長期以來,耆婆的大名一直響遍東方社會,被人稱讚為醫聖,比起西洋的名醫-希波庫拉德斯,實在毫不遜色。 日本的日蓮大聖人也在《御書》裡,處處提到耆婆這位佛教史上的名醫。 然而,耆婆也以醫生身分,常常讚嘆釋尊這位人類的導師。在耆婆眼裡,釋尊實在是各方面的導師。耆婆所以能夠稱為名醫,無疑也是一輩子得力於釋尊,因為他的內心十分恭敬佛教的真理。 有一次,阿闍世王因為業障而患了一場大病,結果也幸虧釋尊救了他。 佛教醫學可以說因為得到當代第一名醫-耆婆的協助,才能形成釋尊的醫學。所以,釋尊也是佛教醫學的始祖。佛經上始終稱釋尊為「大醫王」。 佛經裡,到處出現釋尊與耆婆的治療事跡。佛經堪稱醫學的智慧寶庫,它的光芒一直隨著現代的西醫在打轉,亮光也越來越強勁有力。 關於這位東方醫聖-耆婆的出身和經歷,一直沒有完整和肯定的資料。他的事跡在許多佛經裡都被寫得很詳盡,倒是不多見的傳記,我們知道的只是片段罷了。 佛經的記載有若干差異,現在,不妨以《四分律》為中心,逐步探究耆婆的成長過程。 事實上,耆婆是一個妓女的次子。王舍城有一個妓女名叫婆羅跋提,一直被世人看做耆婆的親生母親。 至於耆婆的父親,倒有許多不同說法。依爺做胸做胸做胸做胸做胸做胸做胸做?的父親是瓶沙王(頻婆舍羅王),而《四分律》記載他的父親卻是這位國王的兒子無畏。 《四分律》上有一段話寫得很清楚: 「當時,王舍城有一個女孩叫做婆羅跋提,端莊無比。‧‧‧‧‧‧當時,瓶沙王的兒子無畏跟這個妓女同居,妓女因而懷孕了。‧‧‧‧‧‧後來足月生下一個男孩,相貌端莊。」 總之,婆羅跋提跟瓶沙王的兒子-無畏,共宿一夜,不久,生下這個男孩。 依照那時印度的風俗,凡是妓女生下的男嬰都會被摔棄。當這個男嬰呱呱墜地時,就被人用一條白衣包著丟在路邊了。次晨,王子無畏正在趕路,途中發現一堆白衣物,停車後,命車夫前去調查,原來是被人丟棄的男嬰。王子問,是生是死?車夫說還活著。王子無畏就帶這個孩子回宮,叫奶媽好好扶育他。 這個棄嬰就是耆婆了。後來,耆婆平安地成熟長大。有一天,無畏問他將來要做那個行業? 無畏與耆婆說話形同父子。父親問他:「如果身無特殊才藝,到那裡都不可能成就事業,你總要有一技之長。」 孩子覺得父親的話頗有道理,自己總要有一技隨身才對,只是不知該學那些技能才好呢?他百般思慮的結果,才決心要去學習醫術。可見他學醫的動機很平凡,不過,他後來卻成為名醫,千古流芳。 也許當時一般人都習慣做醫生,耆婆也不例外。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他跟其他年輕人完全一樣,平平庸庸。 且說年輕的耆婆為了學醫到處找尋名師,當時,得叉尸羅國是印度文化最發達的地方,耆婆也動身去那裡。據稱,得叉尸羅國是醫學中心,醫學教育很發達,而且,釋尊和一群弟子也在該地被尊稱為大醫生。 耆婆到了得叉尸羅國,探悉有一位醫師名叫賓迦羅,醫術首屈一指。他來到對方的寓所央求:「我想拜你為師,學習醫術,請你教我好嗎?」賓迦羅一口承諾。之後,耆婆在他那裡學醫七年,最後才通過老師的面試,那是一種畢業考試。 當時的情景,佛經上也有記載。 他來到老師的住所坦述:「我想向你學醫術,請你指點。」 當時,老師遞給他一個籠子和掘草工具,說道:「你要在得叉尸羅國向一由旬(一由旬約等於一天的行程)的地方找尋各種草,還要把非藥草拿回來。」 那時候,耆婆童子好像奉到大王的命令,即刻在得叉尸羅國向一由旬處,找尋非藥草。但是,周圍一帶始終沒有非藥草,因為他所看見的一切草木,只要好好分別,了解它的用處、特質,全部都能當做藥物。 於是,他空手回到老師的住處,很為難地向老師說:   「我現在才知道,要在得叉尸羅國找尋非藥草根本不可能,因為我看見的所有草木,只要能夠分別它的性質,那麼,全部都有它的用處。」 這項考試實在有趣。佛教醫學裡,食物與藥物之間,並沒有嚴格區別。一切食物全靠用法來決定,有些屬於食物,有些只要善用它的特質,照樣能當做妙藥用。相反地,如果誤用草木的性質,它就變成了毒藥。所有的醫師都得懂它的用法與份量。耆婆的醫術遭到老師這樣嚴格的質問,才算通過資格考試。由此可見,佛教醫學的藥物,全是生藥,也是自然的草木。老實說,這些自然界的草木,到目前仍然受到相當重視,都有利用價值。 賓迦羅老師之所以吩咐耆婆,把全國生長茂盛的草木,逐一調查它們的特性、功能,並從中挑選不能當藥物用的花草樹木,意思是,如果不懂一切草木的成份與使用法,就算通不過這項醫生的資格考試了。 結果,耆婆很成功地過關了,因為「找不到非藥的草木」一語,足以表現他的卓越能力。的確,他成了一位醫術非常優秀的醫生。 老師目睹這位弟子的成就,一天,把耆婆叫來:「你已經學成,可以離開。目前,你算是閻浮提(須彌山四大洲之南洲)最有成就的醫生。我死後,就由你來接棒了。」耆婆聽了,暗自尋思:「從現在開始,我要去行醫救人。這個國家太小,沒有什麼好作為,不如回國去行醫罷了。」 耆婆向師父保證,自己將會成為舉世聞名的醫生。不久,他回到婆伽陀城來了。這是佛教名醫-耆婆的誕生經過。不過,他若要具備醫學、醫術和醫道等三方面的更大成就,成為當時醫聖,非得等到後來結識釋尊不可。 學成回國--初露鋒芒 且說耆婆在賓迦羅身邊學醫七年,接受嚴格的畢業考試,終於順利過關了,老師稱讚他以後會成為世上首屈一指的醫生;之後,他就離開得叉尸羅國了。據說,分手時,老師向耆婆說:「你有生活費嗎?」接著遞給他一些路費,才送他離去。 根據《國譯大品》的記載,那筆路費在回到王舍城的路上,也就是在沙計多這個小鎮上,花光了。於是,耆婆只好下決心:「以後的路程困難重重,既無水份,又無糧草,非找些路費不可了。」 結果,耆婆就在這兒大顯身手,開始行醫了。 根據《四分律》的記述,有一位長者的妻子頭痛了十二年,始終醫不好,十分煩惱,雖然看過許多位醫生,也都沒有效果。 耆婆聽到這項消息,立刻自告奮勇。他找到長者的住址,向守門的人打聽。 請看他怎樣向守衛說話:「煩你轉告你家主人,門外有一位醫生。」守衛不敢怠慢。進去稟告:「門外有一位醫生。」長者的妻子問道:「醫生的形貌怎樣呢?」守衛答道:「只是一個年輕醫生。」不料,她很失望地暗忖:「連經驗老到的醫生們都醫不好,何況年輕醫生呢?」她轉向守衛表示:「我現在不醫了。」守衛出來向耆婆說道:「我進去問過女主人。」她只說:「現在不要醫生。」 總之,長者的妻子疑心耆婆年輕,缺少臨床經驗,怎能醫好自己的病呢?才拒絕他來診治。事實上,也不能怪她,因為她被一群經驗豐富的醫生看過,都無效,怎敢放心年輕的醫生呢? 縱使困難重重,耆婆也不氣餒,因為他對自己的醫術有信心。只聽他對守衛堅決表示:「如果我能醫好她的病,固然要索取費用;如果醫不好,就不取分文。」 長者的妻子聽了,心裡暗想:「既然這樣,我也不會損失。」耆婆才能進來看病。 接著,問診開始了。 耆婆問她:「到底那裡不舒服?」她答說:「痛的地方在這兒。」他又問:「毛病從那兒開始的?」她答說:「毛病從這兒引起的。」他又說:「病痛多久啦?」她答說:「病痛一段時候了。」他問明白後,立即表示:「我會替你醫治。」 可見,問診相當仔細。 當然,頭痛的原因很多,有時高血壓或腎臟病也會引起頭痛,有時也受到精神影響。另外,如頭蓋內壓的變化等頭痛,常常會引發嚴重的疾病-腦腫瘍、腦膜炎、網狀膜下出血等。 耆婆好像抓住了女患者頭痛的原因,才敢很爽快地吐露:「我會醫好你的毛病。」 「他取出妙藥來,用酥(煉乳)煮溫,灌入女患者的鼻孔,讓酥與唾液均從女患者的口中流出來。只見病人用器物裝起來,收下酥,另外丟掉唾液。‧‧‧‧‧‧他這樣醫治,不久,才把疾病醫癒。」 由此判斷,長者妻子頭痛的原因,可能是慢性副鼻腔炎,也就是慢性的蓄膿症吧! 耆婆用好藥跟酥一塊兒煮溫,再把藥汁從病人的鼻孔灌入,這種方法等於灌鼻法。結果,總算治癒患者長年難治的頭痛了。 說真的,由鼻孔灌入藥汁,現代醫學也應用這種方法,可見耆婆的醫術非比尋常。 然而,女患者又用棉花將治療後的煉乳吸收起來。耆婆正在懷疑時,她說這些以後可用做燈明。治療慢性的蓄濃症,無疑是耆婆當醫生後初露身手,堪稱現代的耳鼻醫科。不消說,長者的妻子也以厚禮相贈了。耆婆收下後,繼續趕路,準備回國去。 且說耆婆收下長者太太的重金以後,順利回到王舍城。他來到無畏王子面前,央求守衛:「你快進去稟告大王,『耆婆在門外』。」守衛進去,據實稟告王子。 父子七年不見,一旦相逢,自然喜出望外。關於相見的情狀,可從《國譯大品》裡窺視出來。 耆婆說:「請你收下這份養育的報酬吧!」王子回答:「耆婆呵,不必給我,你自己好好儲蓄起來。以後就跟我住在內殿裡吧!」耆婆一口答應。 耆婆果然跟無畏王子一齊住在王舍城了。那裡也居住著一位釋尊的虔誠信徒--頻婆舍羅王。 手術頻婆舍羅王--活用催眠法 頻婆舍羅王相當於耆婆的祖父,因為他是無畏的父親。許多佛經指出,這位摩竭陀國王早已皈依釋尊,也是虔誠的大護法之一。 依據《國譯大品》上說,釋尊率領一千名比丘來到王舍城郊外,暫時在一所寺廟歇息。那時,該國的頻婆舍羅王聽說出身釋迦族的沙門--喬答摩成了佛陀,目前住在城外,他趕緊率領群臣來到釋尊歇息的地方,很恭敬地問候,表示歡迎和親近的意思。 釋尊明白國王的心事,就依照國王的央求,有次序地給他們說法,講解四聖諦的法門。當年,釋尊剛剛出家,初次光臨王舍城時,曾經跟國王見過面。國王那時央求釋尊,如果覺悟成佛,要先回來引渡自己。 如今,國王聽說釋尊實踐諾言,來到了王舍城外,他大喜過望,很快成了一位在家佛教徒。那所著名的竹林精舍,正是他好心捐贈給佛陀的。 有一次,頻婆舍羅王患了痔瘺症,呻吟不已。宮女目睹國王的衣服沾有血跡,忍不住開玩笑問道: 「難道大王成了女人,來了月經嗎?」國王聽了,不好意思,把無畏王子叫過來問話:「世上有沒有良醫能夠醫好我的病痛呢 ?」 無畏王子答道:「既然這樣,叫耆婆來醫治便了。他雖然年紀輕輕,卻也精通醫術,他一定能把大王的病醫好。」於是,國王喚耆婆進來。按照往例,正式開始問診了。 《四分律》上說-- 耆婆童子問:「那裡不舒服啊?」國王回答:「這裡痛得很。」耆婆又問:「病從那兒發起?」答說:「病從這兒引起。」又問:「病了多久?」這樣問下去,最後回答:「我會幫您醫好。」 可見問診屬於公式化,跟現代醫生的問診完全一樣。 根據《國譯大品》耆婆係用擦藥治療法來替國王治療;但在《四分律》上記載,耆婆曾經替國王手術。 痔疾大體上分成痔核、痔裂和痔瘺等類。通常,只要用坐藥或軟膏等擦藥治療法,會顯得相當有效,但患痔瘺的情況,一定得用手術治療。因此,國王的痔疾應該屬於痔瘺。於是,耆婆才會採用手術醫治。 這種醫治法的確是他的獨創,非常了不起。 當時,耆婆拿出鐵桶,盛滿熱水,告訴瓶沙王(頻婆舍羅王)說:「進去水裡。」國王果然進入水裡。他吩咐國王:「坐在水 裡。」國王即刻坐下。他要國王「臥在水裡」,國王也聽命臥好。那時,耆婆用水灑在國王身上,念起咒語。國王逐漸睡著了。 總之,耆婆取出一個大鐵桶,注入溫熱的水,再讓國王躺在水裡。之後,耆婆一面要國王浸在溫水裡,一面替他念唱咒語。很快地,國王呼呼入睡了。 顯然,這是一種催眠治療法,催眠病人,讓他全身麻醉。恐怕耆婆是全世界的創始者。 現在,心理學與醫學都普遍採用催眠治療法了。 曾幾何時,世人認為催眠未免太重視咒術,才不斷排斥它。西方社會從十八世紀末起,才開始重視和研究催眠法。今天,許多人也改正觀念,認為催眠不失為適當的科學方法了。 耆婆吩咐國王慢慢躺在鐵桶裡,並灌入溫水,讓他身心舒暢時,才誦咒語。 雖然,不知他當時到底唸什麼咒語?也許相當於現行的暗示法,盡量讓病人「心情輕鬆」、「身體疲倦睡覺」,或「手腕沈重」起來。 也許類似時鐘或節拍器那樣,反覆唱起單調聲音與說話。反正耆婆以醫生的身份、態度與人格,取得國王的安心,便於催眠,藉此建立病人與醫生的關係。 他慢慢放出水,迅速取出利刀,劃破國王的患處,將瘡口洗清淨,再用妙藥擦上。塗上藥後,無異病除瘡癒,完全跟不長毛,沒患瘡的地方一樣。接著,他又放水到桶裡用水灑在國王身上,唸起咒語。國王也慢慢醒過來。 反正他迅速擦乾水,用手術解剖的小刀,切開痔的患處,然後擦上妙藥,才完成手術。但是,國王醒來後,卻吩咐耆婆快替自己手術。 原因是,在催眠中的國王,根本不知道自己手術的經過。 顯然,這是善用催眠治病而成功的佳例。 最後,頻婆舍羅王央求耆婆:「你要醫治我的病,和佛、比丘僧和宮裡所有人的病。」因為那時的國王早已皈依釋尊了。 耆婆結識釋尊(上)--奶媽的忠告 到底耆婆何時見過釋尊呢?資料裡 看不太明白,僅就頻婆舍羅王很早皈依釋尊這一點來判斷,時間可能稍微晚些。 自從釋尊跟一群弟子在王舍城附近弘法以來,耆婆一定聽過這個消息。在此以前,他也許曾經跟祖父-頻婆舍羅王一起拜見過釋尊。不過,耆婆聽過釋尊說法後,也成了在家佛教徒。關於這些經過,是根據《五分律》的記載-- 且說釋尊住在王舍城的時期。有一次,奶媽正在給耆婆洗澡,她一面凝視他的身體,一面眼裡露出憎恨的神情。耆婆好奇地問她:「為什麼以恨厭的表情看我呢?」奶媽答說:「你的身體雖然健美,只可惜你還沒有親近佛法僧,我才會憎恨你。」耆婆聽了,讚嘆說:「善哉!善哉!我正要好好聽聞這個教義。」 的確,耆婆已經成了當代名醫,尤其,在外科技術方面,簡直無人出其右。可是,在他的生命底下,還無心親近佛法。也許那位奶媽獨具慧眼,才看穿他這個缺陷。 事實上,不論一位醫生的醫術多麼高明,站在醫生的立場,也必須要懂得患者的心態,並以慈愛心腸體諒患者的身心苦痛才好。這份慈愛除了親近釋尊、領悟佛法以外,自己簡直無法培養出來,奶媽也許因為如此,才會現出憎恨? 耆婆不愧具有善根的名醫,他立刻向奶媽道謝,說道:「謝謝你指點我這件事情。」之後,他迅速跑去拜訪釋尊。 不消說,釋尊也給耆婆說佛法開導。佛先教示他各種妙法,讓他得些法喜。例如,先說施論、戒論和生天論,展現這些助道法義,讓他明白在家人生活受盡煩惱的羈絆,以及出家可以脫離煩惱的執著。接著談到佛常說的法,即苦、集、滅、道的內涵。這樣,人才能遠離紅塵苦惱,得到清淨法眼,看得見法果。 所謂施、戒、生天等三論,在當時印度的學術界裡,無異是最穩當的學說。釋尊為了要讓他明白佛法的正確性,才說些淺近的導論。 第一類的施論,屬於布施與慈善的話題,意指常常本著慈悲心,布施些衣服、食物和住屋等給所有窮人。 第二類的戒論,屬於不殺害生靈,不偷竊別人財物、不撒謊、不犯邪淫等,有關怎樣守持戒律與道德的話題。 第三類的生天論,談到世人若肯把施論與戒論落實在生活裡,自然會有善報,來世得以出生天國,生活也會幸福。 其中,當然也包括相反的因果。凡因貪慾而殺人,或說妄語時,下輩子會墜入地獄,受盡苦楚,惡有惡報。 釋尊向耆婆談到因果律,當做佛法的入門常識。 之後又提到在家與出家眾的生活差別,前者會受到許多苦惱,後者可以擺脫煩惱;接著,才漸漸論及「四諦法門」。 那就是關於苦、集、滅、道等四諦說法。追根究柢,不妨參照《俱舍論》的記述-- 修行者在加行位裡,最先要觀苦。苦即是苦諦。其次,要觀照致苦的原因?便是觀照苦因也。因即是集諦。再其次是,觀照如何滅熄苦惱?滅即是滅諦也。最後,才觀照滅苦之途徑,也就是滅道,亦是道諦。 彷彿醫生看病時,先要查患病原因,再想怎樣治療病狀?然後才找尋良藥醫療。 總之,任何佛法修行者,首先必須觀察苦惱的事情。所謂苦諦者,具體地說,就是察看生、老、病、死等四苦,再加上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總共要觀照以上八苦。 集諦的意思是,觀察苦惱生起的原因。表示人生有諸多煩惱,不能等閒視之。 滅諦的意思是指佛法的理想境界-涅槃。道諦是指一套修行法,即怎樣到達佛法境界呢? 這四聖諦,正是醫治人生八項苦惱的法門。釋尊向耆婆說法時,活用醫病的例子,實在適得其法,非常恰當。 耆婆結識釋尊(下)--脫離六道輪迴 四聖諦跟醫生看病的原理完全一樣。 例如,苦諦相當於實際的病苦,集諦相當於患病原因,滅諦是怎樣克服疾病的狀態,而道諦純粹表示各種治療法。這些相當於服藥、手術、食物治療法,保持安靜以及睡眠等。 醫生看見病人,首先應該正確地診斷對方的病狀。其次,一定要正確掌握病因。 然後,要真正明白患者的健康狀況,或病情的程度,再朝那個目標展開各項治療。根據『良醫經』的記述是這樣: 「如果能夠成就四法,也可以稱為偉大的醫生。醫王所應該具備的條件,即是醫王的職責,這方面分成四項:第一是正確地懂得病因,第二是正確地明白病情,第三是確實懂得治療,第四是真正去醫病,不讓病情復發。」 換句話說,任何一位良醫,不外是懂得病況與病源,治癒後不讓病情復發,可以一勞永逸。 事實上,世間的所有醫生,恐怕都不能洞察人類生老病死的根源,也無法治癒人的煩惱與業障的本源。佛陀才是真正偉大的醫生,原因是,他能擊破世人生老病死的根源-煩惱與業障,引導世人得到身心愉快的生活。 耆婆側耳恭聽釋尊的說法,當場獲得清淨無垢的法眼,足以擊潰煩惱、超越苦惱的羈絆與執著。於是,耆婆終於皈依釋尊,成為虔誠的在家居士了。 再說釋尊帶著耆婆走到墳場時,釋尊對他說,你不妨敲敲這些骷髏,聽它的聲音,好好判斷他前輩子為人怎樣?下輩子會怎樣?之後,釋尊用手指五個死人的骷髏,吩咐耆婆不妨一試。 耆婆果然依序敲打那五塊骷髏,根據發出的聲音,說道:「第一個敲打的是,生活在地獄。第二個敲打的是,投生畜生界。第三個敲打的是,正在餓鬼界。第四個是,出生人道,而第五個上生天堂。」 釋尊點頭說:「對了」。又指著一具骷髏問耆婆。問有關這個骷髏的來龍去脈。 耆婆連敲三次,都不知它的出處,只好向佛說:「我不知道他的出身來歷。」佛陀說:「你不會知道的,因為這是一具羅漢的骷髏。」 據說,耆婆敲了頭蓋骨,根據聲音,就能知曉他後輩子的情狀;意思也許是,耆婆目睹人的死狀,就判斷得出他死後的生命狀態。總之,耆婆這位蓋世名醫有本事洞悉每個人生前死後的情狀。 不過,這位名醫終究也只能知道六道輪迴,生死流轉,而不能超越苦惱的境界,難怪釋尊問起那個羅漢的死後狀況時,他也回答不出來,因為他還不懂佛法。釋尊教導他說,阿羅漢算是二乘的最高的果位,滅盡煩惱,灰身滅智。這時的耆婆,才知道一種脫離六道輪迴的羅漢境界,總算邁向佛法的初步了。 有一次,釋尊身體稍有疾疼,乃告訴阿難說:「我患病了,應該服用吐瀉藥了。」 阿難問佛陀說:「我去告訴耆婆。」 耆婆從阿難口中獲悉釋尊身體不舒服,趕緊調配藥物遞給阿難。耆婆心想:「讓釋尊服用粗糙的止瀉藥不太好。我不妨調配一種轉輪聖王服用的高級藥品才好。」 於是,他開始薰烤三朵青蓮華;世人把它當做止瀉妙藥,因為只要聞一下它的香氣,就能止瀉。之後,再混雜各種藥物,才送去給釋尊服用。 耆婆說:「請您嗅一下第一朵青蓮華的花,這樣,也許會瀉肚十次。之後,不妨再嗅第二朵青蓮華的花,這樣也許會瀉肚十次。最後才嗅第三朵青蓮華的花,瀉肚十次。如此病症才會痊癒。」 釋尊果然遵照耆婆的話做,嗅了三朵青蓮華的花。瀉肚二十九次後,還剩下一次,耆婆聽了,又勸釋尊喝熱開水。釋尊照做不誤,據說,病也痊癒了。 耆婆又勸釋尊補吃營養品。耆婆煮些稀粥,放入栴檀的果子,拿去供養釋尊。在佛教醫學來說,這是一種營養食物,對於病人極有效。 釋尊向耆婆指點佛法,而耆婆醫治釋尊的病-這是雙方初次見面的因緣。 頭部開刀--全身麻醉是無痛手術的嚆矢 近代西醫在一八八四年,進行過腦的外科手術,首先取出腦腫瘍。 殊不知關於腦部手術,直到最近二、三十年,才比較安全可靠。但是,目前的腦病開刀也不一定會百分之百成功,留下後遺症的情形,時有所聞。 然而,耆婆採用的方法,跟現代腦科手術幾乎一樣,會順利完成。此事值得驚嘆,也許現代人很難相信;其實,佛經上記載得很清楚。 根據《四分律》上說,王舍城內有一位長者常常頭痛,他十分苦惱,他也去看過許多醫生,但醫生都束手無策。 只聽一位醫生警告,他七年後必死無疑;另一位醫生說,他只能再活五年,還有別的醫生嘆息,他只有七個月的生命了。甚至有些醫生絕望地表示,生命再過一個月,或七天而已。總之,根據《國譯大品》上說,的確有過多位醫生來看病,但都紛紛嘆息地離開,顯然他們都放棄這位患者了。 在這種情況下,長者有一天訪耆婆,希望他能醫治自己的病。起初,他不抱什麼希望,但在頻婆舍羅王再三苦勸之下,耆婆診察一下長者;結果,聽他毅然表示:「我能把你醫好。」 照理說,耆婆對於頭部開刀的難處,一清二楚。 不過,他終於決心拿起手術刀,可見他充滿著信心,要向艱難挑戰了。 手術的場面逐漸開始了,詳情請看《四分律》的記載。 「這時候,耆婆先給病人吃鹹食物,讓他口渴,又給病人喝酒,讓他大醉時呼呼入睡。接著,把他的身體綁在床上,固定位置,準備手術了。他聚集附近親人,拿出銳利小刀,劃破病人的頭,開剖頂骨,展示給那些親人看,說道:『滿頭顱都是小蟲,這就是病痛的原因了。』」 這裡發現一件有趣的盲點。事實上,釋尊逢人便說起勸酒戒,深知酒的害處,告誡世人不要酒醉。 不過,釋尊也懂得酒在醫學上的用處。因為釋尊也曾經釀造藥酒,勸病人服用。 耆婆皈依釋尊,深知酒的性質,酒在醫療上很有用。利用酒醉來麻醉全身,也就是善用酒精進行身體的麻醉作用,全世界恐怕是耆婆最先想出這個點子?同時,在醫學手術史上,也可能是他最先展現全身麻醉,方便進行無痛手術。 只見他用利刀剖開長者的頭皮,深入頭頂骨,還說:「頭裡全是蟲」,倒底真有小蟲嗎?我們不敢確定,然而,那就像腦腫瘍一樣。 耆婆告訴在場旁觀的人們說:「有些醫生表示『七年會死』,也有些透露:『七年後,頭腦被蟲侵蝕殆盡,必死無疑』,這些意見都不對。另外,有些醫生診斷五年,一年或一個月後,不會有命在,也是錯誤。但是,有些醫生指出只有七天壽命,才是正確的診斷。」 耆婆這樣說過:「倘若現在不醫治,過了七天,腦袋被小蟲蝕盡,必死無疑。」 此時,耆婆手腳靈活地除淨頭腦裡的病蟲,再用酥蜜放進頭顱裡,然後接合頭頂骨,把頭皮縫好,擦上妙藥,即等於醫治圓滿,手術結束了。之後,在手術的痕跡上也長出毛來。跟沒有瘡疤的地方一樣。 不消說,頭部開刀會大量出血,如果沒有嚴密消毒,很容易引起手術後的感染症,會留下後遺症。 關於這些情況,耆婆也能遂一克服,手術作業相當圓滿。這不僅是耆婆個人的醫術出乎其類,也可以看出當時印度的醫學水平相當高了。 但話要說回來,這樣的手術也幸虧遇到卓越的耆婆,才能順利成功。若遇到一群庸醫恐怕早就一命嗚呼了。 耆婆擁有卓越的醫術,也難得他能想出手術不痛的方法,這是因為他有一顆溫暖、仁慈的心。 那麼,這顆心一定早已感受到佛法的慈悲。 怎樣醫好小兒的腸子閉塞呢? 在耆婆的醫術裡,除了頭部手術以外,還有一件值得特寫的是腹部手術。即使在今天也要有精密的設備與技術,這種手術才能進行順利。 耆婆在小兒的腸閉塞方面,也曾經完成很成功的手術,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遠在釋尊時代,居然有腸閉塞手術成功的例子,當真是舉世無匹。 腸子閉塞的毛病,出自某種原因,讓腸管的食物不能通暢,堵塞在腸子裡,才會呈現各種嚴重的症狀,迅速地惡化到全身,引起生命危險。此時需要緊急手術,當然不在話下。即使在目前,如果手術遲了,也有許多不良反應,死亡率高達二成上下。 依據《四分律》的記載,詳情如下: 「那時候,拘睒彌國有一位長者,他的兒子翻滾遊戲時,不知怎地,讓腸腹內凝結,食物不能消化,也不能排出來。」 根據同一部《大品》裡,也有一段描述: 「某年,婆羅奈斯有一位長者,他的兒子在翻筋斗遊戲時,不幸造成了內臟纏絡的毛病。結果,小孩子哭泣,飲食不能消化,吃粥也不行,大、小便不能通暢。 因此,小孩日漸憔悴和瘦弱,膚色越來越黃,連皮膚的血管也出現黃色了。 這時候,耆婆出現了。」 再看《四分律》的記述-- 在他的國家,沒有醫生能醫好兒子的病,但他聽說摩竭國有一位大臣,擅長醫術,就派人來央求國王:「拘睒彌的長者,他的兒子患病,準備請耆婆去醫治,請大王派他去好嗎?」 頻婆舍羅王把耆婆叫來,問他:「拘睒彌國一位長者的兒子生病,你能不能去治療呢?」耆婆回答:「能。」「既然能夠,你就快去醫治。」 耆婆童子搭車走訪拘睒彌國。當他來到時,適逢長者的兒子死了,由樂隊送出來。耆婆聽了,問道:「這是什麼樂隊的鼓聲?」 且說摩竭國的耆婆奉命來看病,當他的座車來到,一看,周圍的人們以為長者的兒子已經死了。但是,耆婆迅速來看長者的兒子,立刻判斷:「他還沒死呢!」因為他從症狀診斷出這個小病人患了腸閉塞,非立刻動手術不可。 不過,腸塞絞痛的原因也有幾項:1.腸子內長出腫瘍。2.腸子受到外面壓迫。3.手術後,腸子外面跟其他腸子黏著或跟腹膜交纏著。4.腸管的內腔裡,有腸子陷進去,這叫做腸重積症,幼兒比較多。5.腸子旁扭了,這叫做腸子捻轉,容易發生S狀結腸。其他有麻痺性腸塞絞痛等。不論上述那種情形,都會引起劇烈的腹痛、嘔吐,每間隔一段時候會發生陣痛。 到了這種情況時,塞在腸內的食物會引起不正常的醱酵,造成有毒物質,它會被腸子吸收進去,致使腸子的血液循環不良。由於不停的嘔吐,迫使水份不夠,全身都會僵硬。不久,雙眼發黑、脈動轉弱、手腳冰冷,以至於死。腹部照X光,可以看見特有的形像;若有這種醫療器具,診斷會很容易。那時候沒有透視鏡,耆婆若要診斷腸塞絞痛,除了依靠豐富的臨床經驗,還得有銳利的診察眼力。 於是,只有仰賴手術才行。 「當時,耆婆童子下車,拿出手術的利刀,剖開腹部,披露腸內的結塊,告訴他旁邊的父母和親友說:『這就是他在翻筋斗遊戲時,讓腸子打了結,因為這樣,才使飲食無法消化,這種情狀不是死亡。』耆婆開始解開腸結,再放回原處,縫好皮膚,合上肌 肉,並擦上妙藥。」(《四分律》) 可見他在開腹手術時,發現腸子一部份打結,致使食物不能暢通,他剖開,讓長者看,解開結處,再放回原位。《大品》上也有記載:「他解開糾纏的內臟,再放回原處,縫好腹部,貼上膏藥。過後不久,長者的兒子才能痊癒。」 這樣跟現代的手術一模一樣。其中沒有提到麻醉過程,也許因為暈死狀態才免去這一節吧!這次的腸塞絞痛也許是因為腸重積症,或S狀結腸的腸子捻轉引起的。 怎樣醫治阿難的癰呢? 癰即是一種膿腫,也是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附在皮膚上的化膿菌,會從毛囊擴散到周圍組織與皮脂腺,而後引發炎症,這叫做癤;一個地方有數個癤聚集,逐漸腫大,叫做癰。全身最容易長癰的位置,在臉上、頭部、腋下、背後或腰部等處。 雖然,釋尊竭力避免在人的身體上動手術,但在必要的時候也會允許。這種手術要控制得很嚴格,絲毫大意不得。原則上,身上長癰可用軟膏擦在布塊上,貼在患處等自然排膿法。除非迫不得已,才要剖開,讓污膿流出來。 《四分律》上記載,有一位比丘患瘡-- 「當時一位比丘身上長瘡了,就得製藥來擦。佛陀說,讓瘡充分化膿,變成癰後,再剖開,讓膿流出來。 患瘡如果發臭,就應該洗乾淨。不妨用根湯、莖葉羊果湯,以及小便清洗。用手洗時,瘡痛的話,可以改用鳥毛洗乾淨患處。」 這裡所指的瘡,也屬於膿腫。釋尊的指導跟現代治療法完全一樣。洗滌時,用手或鳥毛都無妨。 當然要用各種藥草湯當做洗滌藥。用小便洗,亦無不可,因為健康人的小便無細菌,遠比污水便佳,溫度也適當,屬於不錯的洗滌液,在緊急的時候,倒不失為極有趣的措施。 耆婆遵照釋尊上述的指點,曾替比丘們治癰。其中,耆婆治癒佛弟子阿難的膿腫,也在佛經上記載。 且看《有部毘奈耶破僧事》的記載: 「那時的阿難陀背上長出一塊小瘡,佛吩咐耆婆來治療。耆婆遵照佛的教誡,準備替阿難陀治療。 剛巧世尊坐在師子座上,向一群大眾講經說法,具壽阿難陀也坐在群中聽法,耆婆心想:『我要替阿難治療瘡患正是時候,因為他在專心聽法,全神貫注,割破瘡口,他不會覺得痛楚。』」 耆婆目睹阿難聚精會神地聽釋尊說法,才斷然要趁此時此刻替他手術。就這一點來說,耆婆不愧為名醫。因為人在全神貫注某件事情時,也不太覺得肉體上的稍微苦楚。何況是釋尊在說法,阿難的確聽得入神了,佛法的內容把他的心神都吸引住。他一點兒也沒察覺開刀的苦痛。耆婆好像明白痛苦的本質,同時也通曉人的心理反應。 「耆婆有了計劃,便取出妙藥貼在瘡上。因為瘡已經化膿,便用小刀剖開,讓膿血流出來,再以妙膏貼上‧‧。當耆婆忙著手術時,阿難因為全神在聽法,才沒有知覺。」 釋尊說法結束時,耆婆稟告釋尊:「我在聽法的人群裡治療阿難的瘡患,用手術刀把它剖開,阿難毫無知覺。」 阿難也稟告釋尊:「我在聽釋尊說法時,縱使身體被人割裂,像油麻般破碎,也不覺得痛苦哩。」 其實,阿難也是不同凡響的佛弟子。據說當時在場聽佛法的人群,也會心生懷疑:阿難為什麼背上會長出癰瘡呢? 不消說,從醫學上看,這是因為化膿菌侵入而引起的炎症。殊不知釋尊也透過阿難的瘡症,發揮佛法的業論。 「古代某國有一位國王叫做雞羅吒‧‧‧‧,有一天,一位獨覺聖者到這座城裡來行乞,而且走到國王的宮門前。國王看見他,起了瞋心,便用彈珠打他的脊背。‧‧‧‧由於他起了瞋心,忍不住用彈珠打到辟支佛,才使自己在五百世裡常常在背上長惡瘡,受盡苦報,今後身體仍會受到餘報。」 據悉,這位國王就是阿難。由於他有過去世的瞋恚,才造成惡業-用彈珠打擊獨覺聖者-結果在生命流轉裡,不得不接受惡瘡的果報。那麼,釋尊就根據業因業果的法則,做一項結論:「縱使過了百劫的悠悠歲月,所造的業不見了,但若因緣聚會時,他照樣會遭受果報。」 耆婆醫治阿難的肉體,而釋尊卻徹底救了阿難的命。 釋尊與提婆達多1--報恩心變成良藥 有一次,釋尊患病的風聲傳揚出去了。包括波斯匿王等諸國的君主、帝釋等諸天、舍利弗等聲聞、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等,紛紛前來釋尊的身邊,探訪釋尊的病情。 提婆達多聽說釋尊患病在床,也趕來探望。關於當時的情狀,《四分律》上也有一段記載: 且說提婆達多目睹四部之眾聚集在世尊眼前和身邊,心裡暗想:「我應該服藥裝病,像佛一樣,讓四部大眾也跑來問候我。」一想到此,他跑去找耆婆了。他正色告訴耆婆:「我想服下佛剛才所服用的藥品,你快把那種藥物給我。」 不料,耆婆吐露:「世尊剛才服下的藥品叫做那羅延,此藥品別人不能服用,除了轉輪聖王,只有成就菩薩如來,才能服用它。」提婆達多說:「如果你不肯給我,我會殺害你。」當時,耆婆害怕自己喪命,只好把藥物遞給他了。不料,提婆達多服下藥後,卻患了一場大病,身心受盡苦楚,別人不能代他承受‧‧。」 由於用法不同,藥品有時會變成毒物。對於某人是良藥,對別人也許成了毒物。如來服用的藥,被叛逆的提婆達多服下後,反而成了毒品,這一點非常有趣。 為什麼會這樣呢?佛經上解釋是: 提婆達多心裡暗忖:「像我現在的下場,除了如來,沒有任何人能夠救我。」當時,世尊明白提婆達多的心念,才立刻從身上放出施藥的光明,照射提婆達多,結果,解除他的一切苦痛,讓他得以休憩。 這是因為釋尊很同情提婆達多的苦惱,不忍心看他叫苦不迭,才放出佛的施藥光明,照射他的身心,解除他的苦惱。不過,以後的問題重重,難得罷休了。 提婆達多的病好了以後,對釋尊毫無感激的念頭,他反而指責釋尊:「釋尊出家成道,現在卻靠醫藥在謀生。」一位比丘聽到這個風聲,就去轉告釋尊說,提婆達多沒有一點兒感恩。殊不知此事不是從今天開始,其間有一段因果,詳情如下: --從前,有一位國王叫做一切施王,國裡有一個病人蠻可憐,因為醫生這樣說:「這樣嚴重的病,只有靠有慈悲心的菩薩,懇求他用新鮮血肉才能醫好。」 一切施王聽到此項消息,立刻取出利刀,切下自己脾臟的肉塊遞給病人服下,總算把他的病醫好。 國王隨後好心地詢問病人:「你的身體復原了嗎?」病人答道:「已經復原了。」國王很放心地叫他回去。不料,當他一出門,右腳跌在地上,出血了。有人問他:「你的腳怎會流血呢?」對方卻惡狠狠地答道:「因為他是個不合法的國王,也是作惡多端、荒淫無道、貪婪邪惡的國王,害我在他的宮門上,踢到地板,傷了腳,才會流血不止。」-- 他講得太過份了。簡直不像話嘛!一切施王好心把他從重病中救出來,他反而破口大罵國王。 佛陀向諸位比丘講完這一段往事,接著說道:「當時那位一切施王,就是我自己,那個病人即是眼前的提婆達多。我在前輩子發起慈悲心憐憫他,可是,他沒有報恩心,現在仍然這樣。沒有一點兒回報心。」 當時,釋尊也給提婆達多說出一首詩偈: 忘恩負義的人,會受到癩病惡 疾的苦報。 或嚐到白癩的病苦,只要沒有報恩心,都會得到這種下場。所以,諸位比丘應該要有報恩心。 根據釋尊的解說,提婆達多的忘恩負義和反叛心念,出自前輩子。提婆達多也揹著沈重的惡業;由於這項惡業,他才受到病苦,墜入地獄裡。 感激與報恩的念頭是人類與生俱有的善心,而提婆達多因為恩將仇報,虛榮心作祟,硬要裝病,服下如來的藥,才使良藥變成毒物。 若是一個充滿慈悲與智慧,閃耀著生命光輝的人,尋常的藥品放在他們身上,也照樣會有相當的藥效。凡是憂心忡忡,變成慾望的奴隸,這種人的生命力非常衰弱。有些人失去善心,良藥對他們也只會成為毒品。 最後,輪到耆婆出場了。據說釋尊為了解救提婆達多,而從身上放出施藥的光明,自己反而生了一場病,於是,耆婆用湯菜和野鳥肉,才把釋尊的病醫好。 釋尊與提婆達多2--強化生命力的關鍵 除了《四分律》提到藥物變毒品的事情以外;《賢愚經》上也有介紹。若從服藥的觀點看來,其中也富有濃厚的暗示意味。 《賢愚經》上的愚人,當然是指提婆達多,他居然敢向耆婆強求釋尊服的藥。在這部經典上倒不重視藥的問題,而是藥量到底有多少? 《賢愚經》上有一段話說: 「當時,釋尊身上得了風病,醫生特地在酥裡摻雜三十二種藥品,讓佛每天服下三十二兩。」 釋尊所患的風病,就是現在感冒之類的病。 釋尊應該服下那麼多藥量,因為他是佛,才會需要這些藥物作用。而對於提婆達多,卻不適合了。 提婆達多有增上慢,各方面都遠不如釋尊。他不明白這顆嫉妒心,反而使自己的生命力衰弱。 因為生命力衰弱,也會影響到服用的藥量。耆婆看見提婆達多的生命受制於熾烈的反叛心,怒不可遏,本想另外調配一副適合他的藥,份量上也不能多。這是一位名醫應有的措施,所謂「因病施藥」,不是每個病人都能服用同量的藥。 無奈,滿懷嫉妒的提婆達多,始終不肯屈服釋尊,釋尊服用多少,他也一定要服用多少,表示跟釋尊平起平坐。耆婆警告他,服用過量反而有害,非生病不可;倘若服用量超過八倍,等於服毒自殺一樣。可惜,提婆達多聽不進去,強辯「我身跟佛身無異」,結果,馬上受到毒害,吃盡苦頭了。 「藥在身體上流注諸脈,身力微弱,不能消轉藥力,起身時,支節極端痛苦,他呻吟叫喚,心煩意亂。世尊憐憫之餘,立刻伸手撫摸他的頭,才使藥效消失,痛苦解除,得以病癒。」 顯然,這是急性中毒的症狀,因為體力衰竭藥性成毒,始終不能除去毒性作用。這樣一來,釋尊才竭盡自己的生命力量,救起了提婆達多。 凡是生命力極度衰竭的人,若能得到佛的巨大生命力去支援,毒性會馬上消失,甚至會轉變為藥物了。 生命力的強弱,可以由本人平時的生命狀態來決定。提婆達多的生命力衰弱,起因於他極端嫉妒釋尊;倘若他肯轉為感激的念頭,那麼,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增強了。 誰知道,他毫無感激的心念,反而猛烈指毒釋尊,胡亂造謠。當阿難將此事轉告釋尊時,釋尊才將他的心態淵源,一直追溯到過去世。 佛陀向阿難說:「提婆達多懷著不善心,企圖傷害我,不是始自今日。他在過去世也常常懷著惡心,想要殺害我。」 於是,釋尊開始提到過去世的事情。某年,有一位國王叫做梵摩達,他的性情凶暴。一天夜裡,他夢見一隻野獸,金色輝煌。他清醒後,立刻召集一群獵戶,下令:「我夢見一隻金色的野獸,你們一定要取牠的皮來。」一群獵戶私下商量,之後,選出一名能幹的獵人來。 這名獵人寧為別人,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懷著悲壯的決心,進入險惡的深山裡。不料,當他抵達悶熱的沙道上時,精疲力竭,奄奄一息,就要死在眼前了。此時,忽然從山裡跑出一隻金色野獸,叫做鋸陀,牠反而攜帶水和食物給那個獵戶,把他從死亡邊緣救回來。 獵人恢復生氣以後,心裡反而苦惱起來:眼前的鋸陀,正是自己要獵取的金色野獸。然而,牠又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反過來說,倘若自己空手回去,所有的獵戶同行非給國王殺掉不可。於是,他陷入左右為難中。 鋸陀終於向獵人表示:「為了救出那些人,我樂意獻上自身的金皮,一點兒也不悔恨。」 獵人果然剝下金色的獸皮,拿回去獻給國王了。佛經上記載,諸天看見菩薩的布施行,忍不住淚如雨下。之後,釋尊繼續說: 「阿難呵,你要知道,那時的金獸--鋸陀,正是我的前身。至於兇暴的梵摩達王,乃是今天的提婆達多。‧‧‧‧,他以前要殺害我,今天仍然不懷好心。反正,他念念不忘和想盡辦法要傷害我就對了。」 可見惡業的根源,來自過去世。提婆達多壓根兒也不想轉換過去的惡宿業,竭力活用藥品與毒物的本來特性,藉以強化自己的生命力。 醫生與病人--靠機智解決暴君的病症 有些現象,不論任何時代,都會屢見不鮮,那就是醫生與病人間的微妙關係。通常都是醫生的態度很傲慢,但有時也會碰到傲慢的病人。 在正常的情況下,醫生不論遇到什麼病人,或怎樣的治療情況,都要以看病第一,不能置病人於不顧;而且,醫生的責任是,用最妥善,最安全的治療法對待病人。 那麼,應該具備什麼條件,才能進行最妥善的醫療呢?這也是名醫的條件之一。 耆婆也是極富幽默感與機智的,不妨舉一個病例來看。 佛經上的記述是-- 且說尉禪國有一位國王叫做波羅殊提,十二年來經常頭痛不停(《四分律》)。也據說他患有黃疸病(《大品》)。 病因是他嗜好杯中物。換句話說,他有慢性的酒精中毒,才會引起頭痛,進而變成肝硬化與黃疸病。在這種情狀下,他在精神上也常常呈現幻覺與妄想等症狀。 《四分律》描述得很詳細-- 國內沒有人能夠醫治國王的病症。後來,他聽說頻婆舍羅王身邊有一位良醫,簡直能治百病。他即刻派人去央求頻婆舍羅王說: 「我現在患病了,希望耆婆能來醫治。請你派他來好嗎?」 於是,國王把耆婆叫來問話:「你能不能醫治波羅殊提的病症呢?」 耆婆回答:「能醫。」 「那麼,你去看他吧!」國王又說:「那位國王出身蠍子,你要好好自衛,可別把自己的性命斷送了。」耆婆答說:「好。」 這趟治療等於玩命。頻婆舍羅王再三警告耆婆,那個波羅殊提王的出身、來歷跟蠍子頗有淵源,自己千萬要小心,好好保護自己,不能賠上自己的性命。 原來,波羅殊提王的出身有一段秘密。 那是很早以前,他的父王出國時,母親性慾難禁,春情發動,剛好看見一隻蠍子走來,她心想:「如果可以,我也想跟牠做愛取樂。」不料,當她產生邪念的時候,那隻蠍子居然變成漢子站在她眼前了。 於是,她跟那隻蠍子做愛,受孕後生下一個男孩,他就是這位波羅殊提王。 後來,國王再三盤問母親有關自己的來歷,母親才坦述這段秘密。以後,國王開始有了失眠症。 因為夜裡失眠,才會經常喝酒,沈迷杯中物。後來,他只要一聞到乳味,就會嫌惡起來。病況十分嚴重了。當然,行為、性格也越來越乖僻,國人都背後稱他猛光王。他只要聽到煉乳的名稱,就會大發脾氣,而把對方置之死地。 反正波羅殊提王獲悉母親不守婦道,才會生下自己,所以,他懊惱自己的出身、來歷,久了,引起失眠症,藉酒消愁愁更愁,顯然陷入惡性循環中。最後,這耆婆也奉命來替他看病了。 耆婆抵達婆羅殊提王的寓所,診斷他的異常病狀後,向他表示: 「大王,我要調配熟的煉乳讓您喝下。」 「不行,耆婆,你不許用煉乳,你千萬不能用它來醫治我的病,我非常討厭煉乳啊!」 這時候,耆婆心想:「國王患了這種怪病,不用煉乳會醫不好,我必須要調配一種藥草的液汁,兼備色、香、味的煉乳讓他服用。」 於是,耆婆在煉乳裡放進各種藥物,調製色、香、味具佳的煉乳藥汁。(《大品》) 總之,國王警告耆婆,若用煉乳當做藥水,就要殺他,才迫使耆婆調製一種色、香、味俱佳的藥草汁。不過,當這種藥水含在口裡,進入胃管,就會有煉乳氣,結果還是會被他知道。於是,耆婆對國王說:「因為喝我的藥水立刻有藥效出來,所以,請您讓我隨時出城回去。」因此,國王下令備妥一隻巨象,一天能跑五十由旬。 耆婆交待國王的母親,必須先讓國王吃鹹食物,讓他口渴,待他睡醒,想喝水時,馬上把藥水給他服用。一切吩咐完畢,耆婆才出城去。國王醒來,喝下藥水。不料,當他發覺有煉乳味時,趕緊派親信大臣追趕耆婆。誰知道,耆婆它早騎了巨象,返回王舍城去了。 據說,波羅殊提王服下他的乳藥以後,果然病癒了。他始向耆婆致謝。耆婆的藥水醫治黃疸與頭痛,當然不在話下,甚至也能醫好失眠症。至於他能否追根究柢,醫好心病?恐怕也不是頂難的事。 總之,耆婆曾用巧妙智慧,打開僵局,施展最好的治療法,佛經上常常出現例證。 修利槃特與耆婆--在佛陀的慈悲薰陶下成為「醫聖」 在一群佛陀的弟子裡,修利槃特算是愚蠢的代表。關於修利槃特,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他們兄弟兩人全是愚蠢的漢子。另一種說哥哥很聰明,弟弟頂笨。現在,不妨依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和『增一阿含經』、『出曜經』等記載,獲悉哥哥名叫摩訶槃特,真是聰明人,而弟弟名叫修利槃特,生性十分愚笨。 且說修利槃特與耆婆的結識經過。事實上,他們兩人並非在醫療狀況下認識的,反而是以釋尊為中心,引出一段有趣的場面。佛經上的記載,總有若干差異,但可以上述諸經,與『南傳大藏經』的小部經做根據。 某年,佛陀住在羅閱城竹園迦蘭陀。有一天,藥王耆婆邀請佛陀和一群比丘到一家裡,只有槃特(修利槃特)一個人沒來。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槃特四個月裡連掃帚的名稱也背誦不起來,愚笨無比。不久,如來和一群弟子來到耆婆家裡,各人依次坐下。耆婆端著清淨水;不料,如來不肯接受清淨水。 耆婆問如來:「奇怪,如來為何不接受清淨的水呢?」 佛告訴耆婆說:「現在,大群比丘眾裡沒有看見槃特來,我才不要你的清淨水。」 耆婆稟告佛說:「這個槃特在整整四個月裡,連掃帚名字都唸不出來,連路上放牛和牧羊的人都背得出這首偈。我為什麼要邀請這個笨蛋?」(《出曜經》) 根據《增一阿含經》記載,當時,哥哥摩訶槃特勸告弟弟:「你再努力修行,最後也不能成就聖者,你乾脆回家去吧!」槃特聽從哥哥的勸告,站在祗園精舍的門外哭泣。釋尊看見,才把他叫進房來,特別教導他。世尊教他手執掃帚,「你要好好背誦這個字‧‧。」那時,修利槃特背得掃字,又忘了帚字;背好帚字,又忘記掃字。 耆婆聽到槃特的故事只到這裡。之後,據說槃特一面拚命背誦,一面暗自尋思:「帚就是除掉塵垢的東西,難道釋尊的教誡,就像自己背誦的情形嗎?我得好好想一想。」 最後,他忽然覺悟了:「原來我身上有塵垢哩!」這些塵垢即是煩惱。他猛叫起來:「縛結(煩惱)就是垢,智慧就是除,我現在要用智慧的篲,掃除這些縛結。」槃特獲得深奧的智慧,最後證得羅漢果。耆婆不知道這段經過。釋尊又向耆婆說: 「你若不肯把槃特也請來,我就不要你的清淨水。」耆婆果然接受佛的教誡,馬上派人去叫槃特來。(《出曜經》) 槃特終於踏進耆婆的家門了。當時的情狀可以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了。 當時,耆婆看見槃特來到,就逐次布施食物,先從佛陀和僧眾開始,來到槃特面前時,表現很隨便,沒有恭敬心。世尊看在眼裡,心想:「耆婆嫌他愚笨,有損自己的身價,我現在應該彰顯槃特的勝德。」 後來,佛經記載槃特頗有神通,那就是阿羅漢所具有的六神通之類。 據說耆婆看見聖者的神通示現,不禁仰天長嘆。他因為心裡羞愧交集,而暈倒在地上。親人趕快用冷水噴在他的臉上,讓他甦醒過來。之後,耆婆特別向槃特懺悔、道謝。不料,槃特反而毫不在意地說:「我經常懷著忍字,毫無恨心。」 最後,釋尊開口說話了:「耆婆還不清楚槃特的勝德,便起了傲慢心。等到他發現對方德行俱佳,才跺腳致歉。所以,諸位弟子應該學習的是:凡夫若沒有慧眼,就不要馬上對別人表現輕視、怠慢,應該用智慧到處觀察才對。」 對於耆婆來說,這次算是很辛酸的體驗,可見耆婆也是凡夫,一聽到對方愚鈍,就會心存傲慢。無論如何,對於醫生來說,這種心態非常要不得。聽說對方德行好,就立刻湧起恭敬心,聽說對方很愚蠢,就起了傲慢心--這位醫生的心態,總算被釋尊的大慈大悲粉碎了。 身為一位醫生,一定要具有平等與慈愛心--正因為耆婆屢次接受釋尊的指點,才成為名符其實的醫聖。 參考資料 http://www.buddhismcity.net/creation/details/6058 [ 快速連結 ] 其它回答( 3 ) | 意見( 1 ) | 評論( 0 ) .發問者評價 五個燈,另外再賞五個燈。 耆婆就是佛陀時代的神醫。 其他人請多讀點佛經。 .發表你的評價 你的評價 發表評價: 正面 普通 負面 評價內容: 發表 取消 . 加入追蹤 轉寄朋友 友善列印 .馬上按讚 加入 Yahoo! 奇摩 知識+ 粉絲團 •免費索取商英光碟+小書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立即免費測試你的多益等級 •英文email超實用金句! •測你在旁人眼中的英文力? •多益700分線上測驗題庫 .其他回答(3) 意見(1) 相關評論(0) . 001 回答者: u6 ( 實習生 3 級 ) 回答時間: 2005-07-21 20:25:42 [ 檢舉 ] ..佛是大醫王˙能治眾生病˙ 懂了嗎 ? 你所問的是 廢話? 參考資料: http://tw.club.yahoo.com/clubs/BUDD 002 回答者: Mindfreedom ( 研究生 3 級 ) 回答時間: 2005-07-21 21:01:26 [ 檢舉 ] ..指佛、菩薩。佛、菩薩善能分別病相、曉了藥性、治療眾病,故以「大醫王」喻稱之。 雜阿含經卷十五以大醫王所具有之四法成就比喻佛菩薩之善療眾病,即: (一)善知病。(二)善知病源。(三)善知對治疾病之法。(四)善治病已,令當來更不復發。此大醫王能分別病相,曉了藥性,視眾生之病而授與藥方,使之樂服,故以大醫王廣喻佛菩薩。又為藥師如來之特稱。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八(大三‧三三○中):「大醫王應病與藥,菩薩隨宜演化。」〔維摩經卷中、大智度論卷二十二〕p903 一、學做大醫王《雜阿含經三八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奈國仙人住處鹿野苑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所應王之具、王之分。何等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   云何名良醫善知病?謂良醫善知如是如是種種病,是名良醫善知病。   云何良醫善知病源?謂良醫善知此病因風起、癖陰起、涎唾起、眾冷起、因現事起、時節起,是名良醫善知病源。   云何良醫善知病對治?謂良醫善知種種病應塗藥、應吐、應下、應灌鼻、應熏、應取汗,如是比種種對治,是名良醫善知對治。   云何良醫善知治病已,於未來世永不動發?謂良醫善治種種病,令究竟除,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是名良醫善知治病,更不動發。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亦復如是。云何為四?謂如來知此是苦聖諦如實知,此是苦集聖諦如實知,此是苦滅聖諦如實知,此是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   諸比丘!彼世間良醫於生根本對治不如實知,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不如實知。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於生根本知對治如實知,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如實知,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名大醫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二、當自己的醫生   1.我的問題是什麼?   2.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3.我希望問題解決後是什麼樣的情況?   4.我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麼? 三、轉四諦、開藥方,永保安康   苦諦:初轉 示相---此是苦,逼迫性      二轉 勸修---此是苦,汝應知      三轉 作證---此是苦,我已知   集諦:初轉 示相---此是集,招感性       二轉 勸修---此是集,汝應斷      三轉 作證---此是集,我已斷   滅諦:初轉 示相---此是滅,可證性      二轉 勸修---此是滅,汝應證      三轉 作證---此是滅,我已證   道諦:初轉 示相---此是道,可修性      二轉 勸修---此是道,汝應修      三轉 作證---此是道,我已修   2.淨化生命的過程    O 觀察它(looking at it)    O 只是客觀的觀察(不升起「我」、「我的」,    「應該」、「不應該」,「想要」或「不要」)    O 接受它(admitting it)    O 認清它(recognising it)    O 放下它(letting go)    O 如其本然地自在(things as they are) 參考資料: http://www.gaya.org.tw/wyoung/P3-main-1M.htm 003 回答者: 發呆的 偽裝熊的.魚 ( 初學者 5 級 ) 回答時間: 2005-07-21 21:09:43 [ 檢舉 ] ..基本上佛都是神醫啊Orz 不過最有名的的還是藥師琉璃光如來(還會變性手術唷XD) 也有七佛藥師(吉祥王、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金色寶光妙行成就、無憂最勝吉祥、法海雷音、法海勝慧遊戲神通等六位如來,加上了藥師佛後就是七佛藥師) 菩薩方面則有藥王藥上(釋迦牟尼脅士),觀音也有治癒疾病的福報利益 參考資料: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1 001 意見者: 挑水童子 ( 知識貧民 ) 發表時間: 2005-07-21 21:43:32 [ 檢舉 ] ..佛陀曾經腳傷,有請醫生代為療傷. 1 發表意見發表意見字數已達上限,要改成發表評論嗎?. 發表 取消 . 目前沒有資料 我要評論 註冊 會員登入 .公告: 知識團員轉粉絲全數完成 . 刊登贊助網站•玄奘印刷 - 佛教經書 www.nicebook.com.tw 專賣各式佛教經書,雙色印刷優質精美,百本以上5折,快速效率,歡迎訂購! www.nicebook.com.tw •搜便利-佛教資料庫 tw.emarketing.yahoo.com 接近佛學真理、認識宗教信仰,Yahoo!奇摩搜便利台灣信仰學堂資料庫立即搜。 tw.emarketing.yahoo.com •護持清淨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 www.sangha.tw 提供僧伽安養、醫護資訊,協助寺院及佛教團體建立健保制度,令身心安和全心奉獻! www.sangha.tw •朝聖旅遊專家 - 順達旅遊 www.sunta.com.tw 專辦宗教團體朝聖旅遊,提供中國、印度、不丹、西藏等眾多豐富行程,歡迎洽詢! www.sunta.com.tw •香港昂坪纜車成人單程票$94起 www.NP360.com.hk 乘坐香港纜車遊昂坪市集,盡情吃喝玩樂;或參觀天壇大佛、遊覽寶蓮禪寺。請即乘坐 www.NP360.com.hk •彌陀事工-免費蓮友志工服務 www.xn--3kq178az4a195k.tw 大高雄往生者助唸、急難救助,24小時免費結緣,幫亡者家屬減輕畏懼、害怕之苦。 www.xn--3kq178az4a195k.tw.最新佛教 發問中 已解決 .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請問賢德大大何以解:「修清淨心?就是修不發脾氣, 就是修不把 請問不信大乘、不敬尊經的歷代祖先是不是在無間地獄受難? 請問..我到底....哪裡得罪妳.....? 更多 請問:有人可以透過靈界,耶得正確或適當的資訊嗎? 佛教有貔貅開光方法嗎 常常提醒 嗔恚果報在地獄 《念佛法語》 請問: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更多 精選關鍵字 ..因果 普庵祖師 關聖帝君 吃素 文殊菩薩 修行 大甲鎮瀾宮 業障 繞境 普賢菩薩 犯沖 車城福安宮 地藏王 走靈山 擲茭 太歲 紫竹寺 殺生 財神爺 燒香 城隍爺 北港朝天宮 土地公 八家將 月老 輪迴 媽祖 佛經 .知識搜尋 ...雅虎資訊 版權所有 (c) 2013 Yahoo!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服務設有管理員」 服務條款隱私權政策..知識+ 之問答內容是由參與Yahoo!奇摩知識+ 之網友提供,僅供參考,Yahoo!奇摩不保證其正確性。 ...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hibrain227 的頭像
    phibrain227

    youtube下載影片

    phibrainno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